你是不是也曾被關節的「卡卡聲」或「隱隱作痛」所困擾?
無論是上下樓梯的膝蓋不適,還是久坐後的腰背僵硬,關節問題總讓人感到步履維艱。
別擔心!關節的健康,從日常保養做起,就能有效改善!
別擔心,今天邀請到陳炳曄中醫師,他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,特別為大家整理了「關節炎日常保養6招」,
從生活習慣、飲食運動到自我保健,全方位養護你的關節,讓你告別卡卡,重拾靈活自在的人生!
跟著陳炳曄中醫師,養護關節不卡卡!6招日常保養術大公開!
第一招:生活習慣 — 細節決定關節健康!
注意保暖:濕冷天氣,膝蓋、腰部是重點!
-
- 陳醫師提醒: 中醫認為「寒主收引,濕主重著」,濕冷天氣容易導致氣血凝滯,關節僵硬疼痛。特別是膝蓋和腰部,是人體關節活動的重要樞紐,也是最容易受寒濕侵襲的部位。因此,在濕冷天氣或冷氣房中,務必穿戴護膝、護腰,或多加一件衣物,為關節提供溫暖的保護,避免寒氣入侵。
避免久坐:每30分鐘起身動一動!
-
- 陳醫師提醒: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,會使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差,關節液分泌減少,導致關節僵硬、活動不靈。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,建議每隔30分鐘就起身活動一下筋骨,做些簡單的伸展,讓關節得到適當的放鬆與潤滑。
第二招:飲食運動 — 吃對動對,關節更強健!
聰明飲食:少油炸、甜食,多黑豆、芝麻、山藥!
-
- 陳醫師提醒:
- 少油炸、甜食: 過多的油炸和甜食容易在體內產生濕熱,加重關節的發炎反應。
- 多黑豆、芝麻、山藥:
- 黑豆: 富含植物蛋白和多種礦物質,有助於補腎益精,中醫認為「腎主骨」,對骨骼健康有益。
- 芝麻: 含有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E,有助於強健筋骨,滋潤關節。
- 山藥: 具有健脾補腎的功效,能滋養筋骨,增強關節的穩定性。
- 均衡飲食,多攝取原型食物,才能為關節提供充足的營養。
- 陳醫師提醒:
適度運動:推薦散步、游泳、太極!
-
- 陳醫師提醒: 適度的運動能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,增加關節的穩定性,並促進關節液分泌,減少軟骨磨損。
- 散步: 最簡單易行的運動,適合所有年齡層。
- 游泳: 水的浮力能減少關節承受的壓力,對膝蓋、腰部負擔較小,是關節炎患者的理想選擇。
- 太極: 動作緩慢、柔和,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平衡感和協調性,同時能鍛鍊肌肉,改善關節靈活性。
- 避免高衝擊性運動,以免加重關節負擔。
- 陳醫師提醒: 適度的運動能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,增加關節的穩定性,並促進關節液分泌,減少軟骨磨損。
第三招:自我保健 — 隨手按摩,關節更暢通!
體重控制:減重1公斤,膝蓋壓力少3倍!
-
- 陳醫師提醒: 體重過重是膝關節最大的負擔之一。每增加一公斤體重,膝蓋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三公斤!因此,維持健康的體重,是保護膝關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透過飲食控制和適度運動,逐步減輕體重,能顯著降低關節的負擔。
穴位按摩:常按膝眼穴、足三里穴,幫助經絡暢通!
-
-
- 陳醫師提醒: 透過穴位按摩,可以疏通經絡,活化氣血,減輕關節疼痛。
- 膝眼穴: 位於膝蓋下方,髕骨兩側凹陷處。經常按摩此穴,有助於緩解膝蓋疼痛,改善膝關節功能。
- 足三里穴: 位於小腿前外側,膝蓋下三寸(約四指寬),脛骨旁開一橫指處。足三里是胃經的重要穴位,按摩此穴能健脾胃、補氣血,對全身的氣血循環和關節健康都有益處。
- 每天花幾分鐘輕柔按摩這些穴位,能有效幫助關節經絡暢通。
- 陳醫師提醒: 透過穴位按摩,可以疏通經絡,活化氣血,減輕關節疼痛。
-
結語:關節保養,從現在開始!
關節是我們身體活動的「樞紐」,日常的點滴保養,累積起來就是健康的基石。
陳炳曄中醫師提出的這6招,簡單易行卻效果顯著,只要持之以恆,就能有效養護關節,遠離疼痛與僵硬的困擾。
如果你對關節保養有任何疑問,或已飽受關節炎困擾,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。
陳炳曄中醫師將以其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,為您提供個人化的診斷與治療方案,幫助您從根本上解決關節問題,重拾清爽自在的健康人生!
現在加入高雄🔸翰醫堂澄清官方LINE@立即預約諮詢:https://lin.ee/rSTm259r